资讯中心

央行动态

CPI、PPI均止跌回升 中国存在大通胀的基础吗?

来源:     编辑:      2020-07-13

受猪肉、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影响,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回升;在部分工业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也有所收窄。

CPI和PPI同比增速均结束连续四个月的下滑趋势,未来走势将会如何?中国存在大通胀的基础吗?


食品价格带动6CPI同比回升 但难改下半年回落趋势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2.5%,微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受水灾等因素影响,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会带动CPI出现小幅上涨。


食品是拉动C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受生猪出栏减缓、防疫调配要求从严及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供应偏紧,同时餐饮和团体消费需求有所回升,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1.6%,涨幅微落0.1个百分点,较上月15.2个百分点的降幅明显收窄。此外,中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短期供应紧张,鲜菜价格也由降转涨,同比上涨4.2%,大幅回升12.7个百分点。


虽然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拉动6月CPI同比增速回升,但市场普遍预期此次食品价格上涨不会持久,考虑到CPI的高基数,下半年CPI 同比增速仍将回落。


“近期物价回升的主要压力仍来自供给端,短期强降雨天气对于鲜菜供给的扰动并不具备持续性;生猪产能也会延续修复,预计10月以后猪肉供给端的压力会明显缓解。” 中泰宏观团队称。


从判断猪价拐点最重要的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2019年10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八个月回升。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称,从生产周期来看,最快7月商品猪供给将会环比明显增加。他判断,受下半年猪肉消费量会较上半年有所提升影响,猪价在国庆前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猪肉价格要超过前期高点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更重要的是,6月CPI非食品和服务价格仅同比上涨0.3%和0.7%,分别较上月回落0.1和0.3个百分点,房租价格也已连续四个月同比负增长。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仅同比上涨0.9%,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下Wind数据库2013年1月有数据以来新低,均显示需求端仍然疲软



中泰宏观团队提醒称,长期来看,居民收入仍是制约需求回升的关键。当前旅游、餐饮等各项指标并未回归到正常水平,需求端的复苏并没有那么好。



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即使猪肉价格反弹至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高点后维持,CPI同比增速在8月之后仍然将逐月下降。他预计,随着猪肉价格基数上升、猪肉价格同比下降,CPI同比将在10月左右回落至1%-2%左右甚至更低


而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则更为悲观,他提醒称,7月开始CPI翘尾将快速回落,如果后续供过于求的局面未能改善,三季度末、四季度初CPI同比有较大概率转负,“未来物价整体通缩的概率更大”。


6PPI同比降幅收窄至3%  或触底反弹


受益于油价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国内制造业稳步恢复,市场需求继续改善,6月PPI同比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至3%,略高于市场预期。


从环比来看,6月PPI也由降转升,从下降0.4%转为上涨0.4%。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产品价格止降转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五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


油价反弹是PPI回升的主要推动力,”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5月以来全球生产活动逐渐恢复,带动原油需求回升。同时OPEC的原油产量显著下降,需求回升和供给收缩给油价带来了上涨动能。


中泰宏观团队则分析称,除了全球油价明显回升,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增速由平转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涨幅扩大,也反映了复工复产与投资的边际回暖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3%,但仍为年内次低,从整体来看,PPI同比已经连续五个月处于负区间,显示工业通缩的压力仍较大。

展望后市,PPI同比降幅或将继续收窄,但反弹幅度可能有限。


PPI继续回升但年底前转正有一定难度,总体通胀上升压力不大。”中金宏观团队称,随着国内外经济继续回暖,PPI可能继续回升。但考虑全球疫情发展与需求回升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上游供给较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后更为充足,未来PPI回升过程中可能也会面临波折。


邓海清也预计,从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和基数效应看,PPI同比仍将继续回升,预期7月PPI同比大概率回升至-2.6%左右,但之后可能会逐渐稳定在-1%至-2%左右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通胀压力吗?


今年1至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在疫情发生后几个月广义货币(M2)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宽松的货币供给是否会带来通胀压力呢?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经济增速,CPI和PPI依然有下行的压力,通胀压力并不明显,短期内,近期较大的货币和信贷的投放未必会带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容易推升资产的价格,但是普通的消费品价格很难涨起来,” 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则表示,信用宽松的情况下,很难控制水的流向,尤其是经济需求端还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流动性容易向核心资产聚集,核心城市房价上涨,股市热火朝天就是印证,“资产通胀,实体经济仍有通缩的压力”。


中金宏观团队也认为,央行在本轮货币宽松中较为审慎,当前货币政策不会给中期通胀带来太大的上升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