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

中国黄金市场

国内金属交易所林立现象解读

来源:     编辑:      2015-04-03

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国内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数个金属交易所,分别是天津稀有金属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湖南久丰金属交易所、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和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而重庆也希望趁目前贵金属的牛市行情之际,积极策划筹建重庆稀贵金属交易所。

国内金属交易所在短短三、四年间的大量出现,正好说明目前贵金属价格行情的“火红”之势。从2001年开始至今,以黄金和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每年均在不断上涨,并仍在不断地刷新贵金属历史价格的新高。而贵金属何时能停止如此海啸般的涨势,现在仍是个谜。可以想象,如果贵金属价格在未来仍然继续一路狂飙的话,那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贵金属交易所,同时,更多的贵金属交易所筹建也将会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国内金属交易所的林立之势,不妨让人想到1993年下半年中国50多家期货交易所并存的状况。当时,各地政府在缺乏中央统一管理和规划下,纷纷各自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期货交易所。由于缺乏一致性的期货交易所指导性思想,再加上无法充分认识期货市场功能和风险以及法律法规监管的滞后,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比如说,交易所过多且分布不平衡,交易品种的重复设置和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和盲目开展境外期货交易、以及大户联手交易、操纵市场和欺诈投资者等等诸多不规范的运作行为,最终均导致了期货市场投机过度,期货价格难以实现合理回归,多次酿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其实,目前国内金属交易所纷纷出现的背景与1993年国内期货交易所林立的背景极为相似。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实行了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国家在当时实行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之外,可以议购议销。但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难卖难问题此消彼长,导致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难题。同时,两大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一是现货价格失真,二是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因此就有大量的呼声要求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以起到发现农产品价格功能的作用,致使最终国内期货交易所林立的局面。而对于贵金属来说,若以黄金为代表的话,国家统购配售体制严重束缚了黄金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自主性,同时给政府主管部门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改革和市场放开前后有关各方利益关系的调整颇为复杂,但都意识到现行体制已经很难维系下去,不改革没有出路,而改革最终能给有关各方带来好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各种金属交易所也相继涌现出来;再加上目前中国与国际经济密切交往,急需获得国际商品的定价权,因此,各种交易所在此背景下也不断涌现出来。

而如果真如我们所预料,金属交易所在未来仍会不断涌现的话,那么以前众多期货交易所并存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也会在金属交易所之间出现。因此,目前摆在我们面前问题是,要么制定出合理的指导协调性思想和法律法规,来迎接大量金属交易所的出现;要么先将交易所的迅猛出现之势扼杀在萌芽之际,以免将来带来不必要的取缔。显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发展轨迹来看,第二种方式可谓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由于各大地区金属交易所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上要求统一一致的指导性理念是较为困难的;另一方面,从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来看,遵循的是最后取缔了不合理合法的期货交易所,这样对金属交易所来说,与其等到以后发展起来再来取缔,不如阻止其迅速蔓延之势,以避免将来不必要地取缔。

对于如何发展国内金属交易所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促使金属市场的规范发展。首先,稳步国内金属交易市场。中国政府应在更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的宏伟框架下,推进国内金属市场改革开放和出台关于稳定发展金属市场的举措,对稳步发展国内金属市场赋予新的内涵和高度。其次,出台相关规范发展国内贵金属市场的法律法规。国内金属交易所应在国内贵金属市场发展的历程上,审视之前发展出现的问题,吸取教训,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另外,金属交易所也应借鉴国际各大交易所,参考人家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国际上曾出现的法律问题在国内重蹈覆辙。最后,应该严格控制国内金属交易所的数量,为达此目的可以通过将新的金属交易品种恢复至已有的金属交易所来交易,或者可以在国内实行“老牌”的金属交易所,如上海黄金交易所,吞并小的新型的金属交易所,这样的话,中国国内的金属交易所或许能避免走一些弯路,从而拥有更好的灿烂的明天。

网友评论